在比特币行情剧烈震荡的2025年夏季,英国加密货币矿商Argo Blockchain一次性“惊雷”——股价单日暴跌14%。表面看,是公司宣布增发股票与出售矿机设备两大动作触发市场恐慌;深层看,则折射出加密矿业在成本高企、币价下行中从“躺赚”转向“求生”的艰难转身。本文尝试还原事件全貌、拆解关键信号,并给出加密投资者最关心的疑问解答。
事件回溯:从公告到闪崩,只需两小时
时间线梳理
- 6月26日清晨,Argo Blockchain毫无预兆抛出增发公告:拟以折让价增发8,000万股普通股,筹资约3,400万美元。
- 同日午间,公司再添重磅消息:将以“市场可接受价”出售3,000台比特大陆S19j Pro矿机。
- 连续两则公告刺激市场情绪:伦敦交易时段开盘后,Argo股价在两小时内从140便士直落至120便士,当日跌幅锁定14%。
双重资金压力:股价为何如此脆弱?
1. 增发=“腰斩”每股收益
按照增发后总股本计算,现有股东的每股收益(EPS)或被稀释 12%—15%。在资本市场,“稀释”是比“亏损”更敏感的词汇——它代表每位股东能分到的红利与未来潜在收益被瞬间摊薄。对于以“市盈率”高弹性著称的矿业股,这一消息无异“利空核弹”。
2. 抛售矿机=“自断臂膀”
矿机相当于矿商的“印钞机”。当一家公司开始 出售核心挖矿资产换取现金流,市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:
“管理层是不是闻到现金流断裂的味道?”
而根据伦敦大宗商品咨询公司Barefoot Mining估算,3,000台 S19j Pro 占Argo总算力约 8%—9%,若全部下线,对应每月将减少75—85枚比特币产量(按当前网络难度折算)。此举在短期内让市场对 挖矿盈利预期 一落千丈。
深层矛盾:行业寒冬里的“停电危机”
欧美电价自2024年底一路高企,加上二季度全球算力反弹,Argo的单位挖矿成本从年初的 14,300美元/BTC 飙升至 20,600美元/BTC。更糟糕的是,6月以来比特币屡次失守 58,000美元 大关,“毛利空间不断扣减”,终于演变成流动性缺口。
👉 一分钟看懂算力电价对矿工生死的影响
出手求生:管理层的三步棋
- 止血
售出高耗能旧机型,将电费支出立即压缩12%。 - 输血
增发股权+设备资产回笼共 超5,000万美元现金,确保未来12个月的运营与债务利息。 - 换引擎
管理层同时低调签下协议,预订更高效、更低功耗的S21 Hyd系列矿机,计划2025年Q4开始分批进场,长期目标把单位功耗降至29 J/TH,成本劣势有望扭转。
从董事会视角看,“剧痛”换“延命”,甚至是为下一轮牛市提前占位。
市场反应:投资者为何风声鹤唳?
- 心理阈值更低:2022年矿企集体声浪犹在眼前,投资者尚未走出“信用创伤”。
- 流动性回旋余地缩小:过去靠低价发债补血,如今美联储高利率环境下已无空间。
- 多头退场:对冲基金在衍生品市场大举加仓“看跌期权”,加速踩踏。
05 | 六问六答:一份给加密矿工与投资者的小抄
Q1:增发后我的股权被稀释到什么程度?
A:按现有股本测算,原持有每100股将被动缩水至约 87股 的有效权益,但获得的是公司“避免违约”的时间窗口。
Q2:抛售矿机会不会导致算力骤降反而拖累币价?
A:3,000台设备仅占全网算力不足0.2%,对币价影响微乎其微,但对 Argo自身产出 是直接冲击。
Q3:这批S19j Pro卖给谁?
A:公告未披露买家,但业内推测大概率流向中东、俄罗斯等电价洼地,进行二次托管。
Q4:下一步会不会再次出现“增发+卖矿”循环?
A:若BTC回到 48,000美元以下 ,且电价持续高位,不排除第二轮募资,但管理层已明确表态“优先考虑债务展期与战略合作”。
Q5:小散户要不要抄底?
A:请务必关注 资产负债率<60%、电力锁定合同≥18个月、手中现金能撑过一轮减半周期 这三条红线,一旦踩线风险极高。
Q6:英国乃至欧洲挖矿产业还能投吗?
A:政策与电价双重夹击下, “算力向海外低电价区域迁移”已不可逆,投资者应将目光更多放在Riot、CleanSpark等北美企业或与中东合作的大型托管矿场。
结语:矿业洗牌第二季,平庸者退场
Argo Blockchain的14%惊魂一跳,为加密矿业写下新的注脚:“补贴电价”与“牛市红利”同时消失,剩下的就是效率与资本耐力的残酷竞赛。增发与售卖设备看似惊慌失措,也可能是 主动缩表、苦修内功 的求生信号。
下一张多米诺骨牌,会不会是另一家知名矿企?一切取决于比特币能否稳住 55,000 美元这条生死线。
👉 查看比特币最新关键支撑位与资金流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