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FT法律性质全解析:数字资产所有权、著作权与侵权争议

·

NFT 官方定义为“非同质化代币”,中文语境下常被称作 数字藏品、区块链艺术品。它不是比特币之类的同质化加密货币,而是基于区块链发行的“唯一、不可拆分”令牌。凭借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的特点,NFT 迅速走红,成为艺术家、音乐人、游戏厂商与粉丝经济的新宠。下文将以 1,000 余字,围绕 NFT 标的构成、权能拆分与侵权应对,带你厘清法律边界。

什么是 NFT?核心三特性

这三重元素使 NFT 区别于传统数字拷贝,形成“真伪认证 + 溯源”价值闭环。

哪些内容可被做成 NFT?

理论上任何可数字化的作品都可“铸链”:

  1. 视觉艺术(画作、摄影、GIF)
  2. 音频(单曲、演唱会片段)
  3. 可编程媒体(游戏皮肤、虚拟地产)
  4. 特殊场景(推特首条帖子、经典梗图)

👉 想在短时间内区分“能铸链”与“值得铸链”?看看市场热度榜就知道

NFT 交易:我买到了什么?

权能拆解:所有权 ≠ 著作权

大多数新人最易混淆的点:拿到 NFT 并不等于拥有作品著作权,也未必等于实体物的所有权。体系化理解:

权能实质内容通常归属
NFT 区块链记录一串链上哈希买家
数字作品复制件音视频文件买家下载副本
著作权改编、再授权等财产权创作者保留
署名权等人格权不可转让创作者专属

实践中,平台预计会给买家有限、非独家的数字使用授权。例如:

未来可能性:NFT=“数字物”?

学界对中国的“物”概念存在扩张与保守之争。若司法实践肯认区块链记录具备“可支配、排他性”,NFT 或将成为《民法》第 765 条意义上的“新物权客体”。届时交割、转让、质押可完全链上完成。👉 带你实时追踪全球 NFT 判例与合规新政

侵权高发场景:如何自救与索赔

“挂羊头卖狗肉”模式

  1. 拿走网图 → 铸链上架 → 拍卖
  2. 拆分经典作品 → 标榜限量版 → 炒高价格
    由于链上匿名性,权利人要精准追诉难度加大:

维权三步曲

  1. 链上存证:用时间戳、公证等手段固定原作哈希;
  2. 平台投诉:准备权属声明、侵权对比表;
  3. 起诉/仲裁:可选内地法院或约定仲裁机构,主张复制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提示
国内已出现“区块链证据第一案”——法院采信链时间戳;维权成本降低 60%。

FAQ:你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
Q1:NFT 价格波动巨大,如何防范踩雷?

对比同一创作者最近 3 个月成交均价,并查看链上交易频率;若突然暴涨 5 倍以上却无实际内容更新,需警惕冲动接盘。

Q2:平台跑路怎么办?

选择具备 链上资产自治 功用的市场,你的 NFT 直接记录在公链地址,而非平台服务器;平台关闭仍可转至其他市场买卖。

Q3:能否把 NFT 写进遗嘱?

完全可以。将私钥或助记词以 公证密封、银行保险柜或律师执行信托 形式传承即可。未来立遗嘱人可直接多签合约写入受益人地址。

Q4:公司能否用 NFT 做会员卡?

可行。越来越多品牌发行 限量会员徽章 NFT,持有人享受空投、线下见面会、封闭折扣等权益。需确保资质合规(ICP、文网文等)。

Q5:铸链后还能追加权益吗?

通过 可升级智能合约,后续可注入新功能,如隐藏内容解锁、二次销售分润比例提升等;但须提前在原始合约中留好升级入口与社区投票机制。

结语:立法进度 ≠ 市场热度

在中国,NFT 相关纠纷已呈爆发趋势,而配套法规仍处研究阶段。无论作者还是投资者,事前风险评估 + 链上存证 + 明确授权协议 才是降低不确定性的三板斧。愿你每一次铸造与竞拍,都能在风口中“专业避雷”,在安全边界内完成价值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