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加密市场加速,火币资管能否成为“亚洲灰度”?

·

欧洲传统资金加速入场:对冲基金、新法规与加密基金齐飞

在过去半年中,伦敦与柏林相继释放出强烈信号:加密货币正被欧洲核心资金看作第四类资产

这些动作在搜索语义上可归结为三大关键词:欧洲加密货币监管友好、机构基金配置需求、加密资产高流动性新赛道

“亚洲灰度”缺少的不仅是牌照

监管与牌照:火币科技的先手

香港作为全球前十的加密友好司法辖区,把持牌虚拟资产基金管理这一稀缺通道交给了火币资管:

关键节点火币资管动作对机构意义
2023 年 7 月获批第 4、9 类牌照可合法托管并接受传统资金
2024 年 3 月牌照升级,取消 10% 比例上限推出 100% 虚拟资产基金
👉 想了解如何借助香港牌照低门槛进军加密市场?点这里查看最新合规方案。

虽然牌照领先,但想成为“亚洲灰度”,火币科技仍需跨越另外两座大山:

  1. 体量与流动性:灰度高峰期资管规模冲破 400 亿美元,火币资管当前仅十位数港币。
  2. 内循环 vs. 外循环:灰度以封闭式信托份额在美股高流动交易,火币产品目前仍以私募或 ETF 子份额为主,没有现成的巨石级二级市场。

市场周期:加息阴影下的逆风

从 2020 到 2021 的“放水牛市”再难复制。全球最大经济体已开启连续加息,稳定币市值同比仅增长 2.4%(CryptoCompare 6 月数据),散户与机构同遇冷。灰度 GBTC 产品负溢价长期抬升,直接反向劝退保守系资金。

产品差异:信托与基金的赎回条款

灰度的信托结构在赎回上先天受限,溢价/折价由美股二级市场定价;火币资管推出的则是开放式基金,申购赎回按 NAV 净值 计算,流动性窗口更友好。

灰度像一面反光镜,让火币科技清晰地识别自己的差异化优势:

欧洲先行,亚洲追赶:加密货币定价权的隐形博弈

放眼 2025 年展望,有三条主线给“亚洲灰度”带来想象空间:

  1. 亚洲高净值资金外溢:瑞银报告显示,亚洲可投资资产超 1000 万美元的个人预计在未来五年增长 46%,他们需要比星展银行“星记交易所”更大胆的入口。
  2. RWA(Real-World-Asset)代币化潮:香港金管局与迪拜金管局同步推进合规框架,火币资管有机会率先把黄金、债券等 RWA 组合入基金池。
  3. RCEP 区域监管协同: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韩国与日本都在推进类似香港的“资管加密升级牌照”。火币科技若能与本土交易所携手,可在该区域做跨所清算,极大提高深度。
👉 跟随亚洲加密市场的下一步节奏,洞悉时间与风险的最佳平衡

常见问题 FAQ

1. 火币科技拿到香港牌照后就能复制灰度模式了吗?
还不完全是。牌照只解决“合规入场”,灰度真正的护城河是 二级市场高流动性+不断解锁的新份额。火币需要为自己基金开辟足够深的二级市场,才可能复制灰度路径。

2. 传统资金更看重周期还是牌照?
这两者是叠加打分:无牌照 → 直接零分;有牌照但身处高利率周期 → 需要证明尽调回报模型跑赢债基。因此,周期仍是无形的拦路石。

3. 香港之外,新加坡为何没有“灰度”级选手?
星展银行虽有合规交易门户,但更多聚焦大机构撮合,未针对零售或家族级别做基金化产品,缺乏“打包”能力,所以尚未成规模。

4. 火币科技未来的风险在哪里?
主要包括: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导致资金回流美元资产;亚洲其他金融中心(首尔、迪拜)弯道超车推出更具吸引力的 RWA 代币基金;技术层面出现链上黑客或托管漏洞。

5. 为什么德国《基金定位法》被认为比香港更具冲击力?
它的开放逻辑是 自上而下:先把 4,000 只当下就管理的“稀缺牌照基金”装进加密篮子里,等于用旧的钱做新的事;香港还在自下而上培育纯虚拟资产基金,体量差距明显。

6. 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这类合规基金?
多数 100% 虚拟资产基金设有 100 万美元起投 门槛;低于此门槛可关注交易所上市的加密指数 ETF,或等到火币推出 分级份额 后参与。免责声明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数字资产投资风险极高,务必自行研究并咨询持牌顾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