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「穩健模式」誕生?
過去兩年,加密市場在急漲急跌中反覆橫跳。
行情大幅震盪,持倉者即使在低波動套利裡,也常被「自動平衡」與「強平風險」雙雙教訓:
- 現貨價格突然飆升,槓桿合約被迫減倉,手續費侵蝕利潤。
- 跳空插針直接把倉位打爆,小幣種更是高頻觸發強平。
於是,一個「資金利用率 100%,拒絕爆倉」的進化版本——「穩健模式」應運而生。下文將一次性拆解:關鍵邏輯、實盤案例、及 20+ 你真正關心的快問快答。
「穩健模式」 vs 「激進模式」 一圖看懂
| 激進模式 | 穩健模式 |
---|---|---|
合約類型 | U 本位槓桿 | 幣本位無槓桿 |
資金利用率 | 33–75 % | 100 % |
爆倉機率 | 高 | 幾乎為 0 |
自動平衡 | 有 | 無,零摩擦 |
預設標的 | 任意主流 & 山寨 | 僅 ETH |
利息結算 | 合約 U 本位 | 實物 ETH 本位 |
五大核心優勢逐項說明
1. 支持多種穩定幣:USDT / USDC / BUSD
三者利率與收益完全一致;僅結算貨幣不同(投 USDC 就收回 USDC)。
👉 立即測算三種穩定幣的入金量與年化差距
2. 資金利用率 100 %
以 1,000 USDT 為例:
穩健模式的幣本位空單倉位價值 = 1,000 USDT,等同一次把子彈打滿,不浪費 1 美元。
3. 不會爆倉
空單保證金就是現貨本身,盈虧天然對沖,無任何硬平紅字。
4. 無自動平衡,杜絕額外手續費
激進模式幣價飆升→槓桿倍率增大→減倉加保證金→多一筆交易費。
穩健模式移除此邏輯,資金長期駐紮ETH,沒有「誤操作稅」。
5. 自動結算 & 複利加倉
每累計 10 U 利潤即以當前價自動再投入,單子的「隱形槓桿」自己長大,實盤常見年化 11 %–62 %。
15 條實盤路上最常見的疑問(FAQ)
Q1:開單用穩定幣,為什麼回填倉位卻顯示 ETH?
A:系統先在現貨買 ETH,再把買到的 ETH 充當幣本位空單保證金。Q2:資金費率到底領 ETH 還是 U?
A:領 實物 ETH,界面顯示的 USDT 僅方便換算。Q3:最低、最高投入金額?
A:最小 100 USDT,上限 25 萬 U(未來開放至 50 萬 U)。Q4:為何資金費率跟激進模式不同?
A:激進模式採 U 本位,穩健用幣本位,兩份是不同市場數據。Q5:複利怎麼計算?
A:每累計 10U,自動以 ETH 數量加倉,長期持有者可搭行情增值。Q6:會出現負利率吗?
A:歷史數據一年內 90% 時段為正;短期負向不影響長期收益。Q7:後期費率多少?
A:目前零風險保證金;正式宣布後 ≤ 總利潤 5%。Q8:可否在手動加倉時用「價差控制」?
A:穩健模式不開放此開關,由後台做市策略統一執行,避開插針。Q9:關單後取回的是?
A:目前只支持 U;未來版本可選 ETH 回收。Q10:收益為何不即時顯示?
A:ETH 幣價波動即時影響 USDT 換算值,但 ETH 數額恆定。Q11:投資額為啥沒因自動結算增加?
A:自動結算算是「利潤轉杠杆」,仍歸屬盈利欄,不會改變初始本金。Q12:30 U 與 35 U 差額加倉去哪了?
A:5 U 不滿最小下單量(10 U),會合併到下一次加倉。Q13:三名穩定幣收益差異?
A:0 差異,僅結算幣種不同。Q14:已開到上限還能複投?
A:複投只針對利潤,不受上限限制。Q15:可否中途提取盈餘?
A:可以,把「自動結算」切換成「保留 ETH」即可解鎖提取按鈕。
真實數據:年化 11 %–62 % 如何煉成?
作者親測,*下圖為實盤畫面:*(模擬表格)
- 初始 100 USDT,加倉至 1,000 U;
- 最低年化 11.39 %,最高觸達 62.24 %;
- 核心收益源:永續合約每 8 小時一發的 資金費率。
記住:資金利用率 100 % 就等於 免槓桿即可「吃滿」每一次費率,高低全看市場情緒是否做多。
3 步三分鐘開啟「穩健模式」套利
- 選擇頁面:APP → 理財 → 期現套利。
- 新建套利:點右下角藍色「+」→ 選「穩健模式」。
設置參數
- 幣種:ETH(默認)。
- 投入穩定幣:USDT / USDC / BUSD 隨意。
- 金額:100 U 起。
- 勾選「自動結算」或「保留利潤」→ 確認,坐等收益。
常見風險提醒
- 極端暴跌下的自動減倉 (ADL):極小概率事件,但需認知收益與對手盤綁定。
- 穩定幣脫錨:可改用 USDC / BUSD 替代 USDT。
- 合約平台風險:默認幣安深度、流動性最高,亦是派網現貨 ETH 報價來源。
結語:用最小認知,吃下長期穩定收益
簡言之:
- 你不想熬夜盯盤。
- 你不想扛爆倉風險。
- 你希望單筆投入 100 % 吃到資金費率。
那麼「穩健模式」期現套利,的確是把上述三條願望一次打包的「零認知成本」理財工具。剩下的,就是盯一次資金費率、看一次複利曲線,然後把時間留給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