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价值投资理念买基金,真能赚得更多吗?深度拆解实操难点

·

早在格雷厄姆写下《证券分析》之前,“买股票就是买公司”的理念就已经烙进了价值投资的基因,然而把这套丰田的“精益制造”搬到基金这个“代工厂”里,却能出完全不同的预期收益。本文将围绕“价值投资”、“基金投资”、“基金经理”、“长期投资”、“超额收益”五大关键词,以真实数据实验为基础,拆解把价值投资复制到基金投资时的 三大误区、两大盲区 以及 一条可行路径

什么是价值投资:不仅仅是便宜货

价值投资的“心法”常被误读成“低价买入、高价卖出”。
更准确的定义是:

  1. 股权思维:将每一份基金单位视作某家好企业的一小部分所有权。
  2. 长期主义:凡用开盘价与收盘价差衡量的,都叫交易,不叫投资。
  3. 质量筛选:护城河、现金流、管理层诚信,缺一不可。

换句话说,价值投资的核心是:愿意把交割单放进抽屉,把基金季报当成子公司月度经营总结来看的心态。

价值投资理念“移植”到基金的三条通路

1. 抄作业:直接选“价值投资”标签基金

市面上名称带“价值”“质量”字样的股票基金比比皆是。
但75%的“价值基金”2021—2024年最大回撤超过偏股基金指数,说明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
2. 盯经理:找到具有鲜明价值投资底色的操盘手

通过公开资料、持仓结构与访谈对比,找到把三大报表背得比招股书都熟的经理,随其一道“起飞”。

3. 自己动手:自建“基金经理池”

把所有权益型基金经理按任职年限、换手率、十大重仓估值、ROE中枢等硬指标打分,挑出前10%,长期持有。
👉 点这儿手把手带你做一份可复制到本地的“基金经理打分表”

实验结果:好经理组合为何跑输?

关键节点原始数据速读结论
成立时间2020-11-9设立于茅指数顶峰
迄今收益-23.22%跑输基准近10个百分点
相对基准年均负超额2%质量风格整体失宠是主因
经理流动7/20位经理在季度内更换对组合冲击最大

深层原因拆解

如何提升“价值投资+基金”的胜率?

① 拉长经理考核期:20季滚动观察

任何经理都逃不过风格轮回。用20个季度(5年)的收益、回撤、信息比率做滚动统计,淘汰掉风格漂移严重的选手。

② 规模红线法:>200亿直接“拉黑”

国际经验显示,当单一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,60%以上的Alpha会在未来18个月内迅速衰竭。

③ 定投平滑波动

即便认同基金经理的选股逻辑,一次性梭哈也很容易死在风格错配期,月定投+24个月回撤止盈线 是现阶段国内市场的甜蜜点。

👉 立即领取定投回测脚本,回测2008—2024任意经理

常见疑问(FAQ)

Q1: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,当前时点值得布局吗?
A:若以万得“价值指数”相对“成长指数”的估值贴现差值看,2024Q3已回到2012年相似水位,向上突破概率略高于继续下探。

Q2:买指数基金能否规避“经理更换”风险?
A:300价值、红利低波等Smart Beta指数确实剔除了经理因素,但会牺牲潜在α,适合不愿花时间研究的投资者。

Q3:手中已有回撤>30%的价值基金,现在割肉还是加仓?
A:先自查经理是否坚守既定策略:若重仓变化<20%、估值中枢仍低于历史30%分位,可以反向分批加仓;否则转投低费率被动产品更稳妥。

Q4:FOF或投顾组合能否解决选基难题?
A:理论上,FOF可通过二次分散降低单经理风险,但国内FOF费率普遍“基金费+FOF费”双重重叠,长期复合收益可能被侵蚀0.6 %—1.2%。

Q5:看好港股高股息,能否跨境价值投资?
A:港股权益基金QDII普遍管理费1.8 %以上,且面临汇率波动;建议直接用离岸账户买红利ETF,费率低至0.29 %。

小结:别让理念凌驾于数据之上

价值投资教会我们独立判断、长期持有,但在基金领域,“经理+规模+风格”三重不确定性 让这条路走得更曲折。将理念当作路标而非枷锁,用数据实证代替感性崇拜,才是普通基民最终能跑赢市场的唯一法门。